内在质量要求
1 铸件毛坯的机械性能应符合GB/T9439《灰铸铁件》和GB/T1348 《球墨铸铁件》的相应要求。
2 铸件经加工的相对运动配合表面不得有缩松、气孔、沙眼和裂纹等缺陷存在
3铸件非外露的其它加工面上允许有轻微的缩松和非聚集的缺陷孔眼,其 尺寸不大于4mm,深度不大于3mm且不大于壁厚的1/4,在100mm×100mm范围内不得多于2个,相互间距或距边缘不小于10mm,且一个表面不多于10个
球墨铸铁是一种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灰口铸铁。一般在浇注之前,在铁液中加入少量球化剂(通常为镁、稀土镁合金或含铈的稀土 合金)和孕育剂(通常为硅铁),使铁水凝固后形成球状石墨。此种铸铁的强度和韧性比其他铸铁高,有时可代替铸钢和可锻铸铁(malleable cast iron),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球墨铸铁在国外是1947年用于工业生产的。 b.铸件要进行100%尺寸检验。 c.外观检查,磁粉(MT)、超声波(UT)及射线透照(RT)等无损探伤检验。每件RT供货规范为ASTM-F186。 3.生产中的难点 此类铸件因断面厚大冷却缓慢,金属液体凝固时间长,铸件内部很容易产生缩松。 生产铁素体球墨铸铁时,为了获得较高的抗拉强度、屈服强度和延伸率,以往均要进行铁素体化热处理,热处理温度是根据铸态组织中是否存在游离渗碳体或珠光 体,而采用900-950℃的高温热处理。但生产成本高,工艺复杂,生产周期长,给生产组织以及交货期带来非常大的困难,这就要求必须在铸态下获得铁素体 基体。因此生产这种材料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 a.铸件要进行指定区域的射线探伤,如何解决铸件的内部缩松; b.如何保证在铸态下获得铁素体基体90%以上; c.如何使材料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; d.如何获得足够的延伸率(>18%),在合金化处理后,获得规定的延伸率; c.采用 的合金化处理工艺; 三.厚大断面铸态铁素体球墨铸铁件的质量控制技术 1.化学成份的控制 1)C、Si、CE的选择 由于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削弱作用很小,故球墨铸铁中石墨数量的多少,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显著,当含碳量在3.2%~3.8%范围内变化时,对力学性能无明显 的影响。
化学成份如下: C:3.3-3.8%;Si:2.2-2.7%;Mn:<0.30%;S<0.02%;Re=0.01~0.04%;Mg=0.03~0.06%,Mo:0.3~0.7%